2016民生之变
发布时间:2017-01-06 10:08:29
民生是什么?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这段朴实亲切、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亿万人的心。我区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香城群众。
2016 年,新都区各项民生工作有力推进,本刊记者分赴我区各大民生工作现场,为读者发回真实、详尽的报道。

一:老旧院落华丽变身
新都街道西街31 号院落,建造于20 世纪80年代,共有5 栋楼,78 户,院落占地面积约5800㎡,建筑面积11800㎡。改造前院落基础设施老旧,门卫室功能不齐,线路老化,楼道陈旧,路面坑洼,排水管道严重堵塞。
该院落于2016 年9 月由区房管局负责实施,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70 万元。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排污排水管网、屋面防水、楼道粉刷、平整道路、增设健身器材、改建非机动车棚、合理配置绿化、公共照明、设置垃圾收集点、管线序化、安装“四防”设施等。
同时结合“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我区将西街31 号院落打造成全区学习杨升庵廉政文化的宣传点。整个院落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打造廉政文化墙,院落大门两侧铜铸展示杨升庵诗词;院落前院展示中纪委推荐“高干子弟”杨升庵、杨氏家训实干、礼教、俭朴、知足、重义注释注解;后院展示杨氏“四重”“四足”家训、杨慎逸闻趣事“伉俪情笃”、杨升庵少年故事“娃娃堰”的由来、杨慎文史创作内容、名人评价和专家评析。同时以梅、兰、竹、荷为背景,路面装饰铜雕,加强廉政文化氛围。


二:文化品牌遍地开花
大丰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是集城市展览馆、图书馆、运动厅和学术报告厅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位于文化中心6、7 楼的成都市图书馆大丰分馆总建筑面积2000 平方米,于2015 年8 月1 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是全区镇(街道)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主要集图书阅览、信息查询、业务培训、电子阅览、网上空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文化活动场所,目前藏书5.3 万余册。居民无论在大丰图书馆或在市图书馆借阅的书刊均可异地归还。
大丰以文化中心为核心,建成了一核多元的文化服务集群,分别建设有石犀文化运动公园、群众艺术馆、基层群团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为辖区群众提供了有针对性、特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服务。近年来,大丰街道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村文化建设示范镇、成都市一级文化站、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点位。

三:地铁3、5号线动工开建
我区远期共规划12 条地铁线,分别为1、3、5、8、16、22、23、27、28、34、35、36 号线。其中,地铁3 号线二、三期,地铁5 号线一、二期在建,地铁3 号线四期(医学院站——新都枢纽站)、8 号线二期(地铁停车场)、27 号线一期已列入成都市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
地铁3 号线三期工程,起于1 期工程终点军区总医院站,新都段起于植物园站,沿蓉都大道及新都大道走行,终于医学院站。新都境内12.3KM,共9 座车站,其中高架站3 座,地下站6 座。计划2018 年12 月开通运营。
地铁5 号线一期工程(新都段)起于大丰街道办皇花园站,沿商贸大道北延线及天柏路走行,终于斑竹园镇华桂路站,新都境内7KM,共6 座车站和一个停车场,其中高架站3 座,地下站3 座。计划2019 年开通运营。
地铁3、5 号线(新都段)共涉及电子路下穿隧道工程、天柏路工程等7 个市政配套工程,将结合地铁施工同步实施。

四:实施燃煤锅炉整治
成都金百利包装用品有限公司地处斑竹园镇,是一家设备先进的大型纸箱包装用品生产企业。
建厂后公司主要以烧煤为主,煤耗量2000 吨/年。2015 年,根据市、区环保部门相关文件要求,公司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共投入资金160 万元,改建一台6 吨天然气锅炉,另备有一台8 吨的生物质锅炉。现天然气锅炉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减少使用燃煤2000 吨。为了有效改善大气质量,我区大力实施燃煤锅炉整治工作,并将之作为民生工程,逐年实施。
经过三年的整治,区内10 吨以下的燃煤小锅炉淘汰率达90%以上。全区改造、淘汰了燃煤锅炉共计267 台,减少燃煤使用6 万余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000 吨。据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我区2016 年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值较去年下降了51.5%。

五:旃檀中学建成投用
旃檀中学作为区委区政府为满足成都北部高端商业中心入驻人士和当地居民子弟接受优质教育而投资新建的一所高品质义务教育学校,被成都市教育局和新都区教育局确定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学校,承担着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探索教育创新持续发展新路径的双重任务。学校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试点单位,实施新形势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新途径,试行“校长任命、班子组阁、骨干引领、全员竞聘、经费包干”的办学模式。
学校占地53 亩,建筑面积20000 多平方米,规划2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可达1200 余人。学校可容纳1200 余人就餐,600 余人住校。

六:疾控中心“乔迁新居”
新都县卫生防疫组于1956 年7 月成立,1959 年改成新都县防疫站,并搬迁至新都区东街55 号,1996 年搬迁至文家二巷疾控中心业务楼。2004 年新都区防疫站分家为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新都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
2013 年4 月区疾控中心迁建工程正式立项启动,同年12 月31 日正式动工。2014 年11 月7 日主体完工,2016 年12 月18 日综合业务楼正式搬迁。
目前中心共有在职员工117 人,专业技术人员79 人,其中副高职称6 人,中级职称27 人,初级职称49 人。本科以上学历共41 人,其中37 人为大学本科,4 人为研究生。

七:基层减灾配置优化
2015 年,马家镇以北星村为点,积极推进综合减灾标准化村建设工程,于年底经成都市民政局验收合格。
2016 年,北星村以基层减灾资源最优配置为目标,重点打造综合减灾立体亭(沙盘),将自然灾害管理和服务要素贯穿于沙盘之中,严格遵循人防、技防和群防、群策的综合减灾宗旨,围绕防灾减灾翱翔,体现四川地域和人文特色设计理念,采用四川居民格调,美化马家镇北星村人文环境,醒目标注了在常态化下群众主要通行区域和主要活动区域,让群众在分享减灾文化和生活休闲时潜移默化中获取到丰富的防灾知识,增强防灾避难和自然常识与意识。

八:农业科技精准扶贫
马家镇根据产业特色,通过草莓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和大学生创业,2015 年举办马家第二届状元草莓节,宣传和推广马家草莓,通过草莓帮扶贫困户增收。
新都马家农业科技创业基地位于马家镇锦城村,占地面积600 亩,是马家镇与九森农业合作建立的集创新创业、精准扶贫、产业推广、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村综合体。
浏览量:4372
来源:新都资讯 记者:香见客户端
编辑: 编审: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