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治河护河 碧水攻坚战全面打响
发布时间:2017-07-27 14:57:49
三河首创市民观察员“河长制”。
2016年,中央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河长制”,“河长制”开始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大家所熟悉的概念。
其实,早在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后,“河长”一词就已出现,当时江苏无锡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自“河长制”全面推行以来,新都本着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全区情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碧水”之路。
“卫士”护河
河流成了“责任田”
这几个月来,老锦水河附近的新庞村村民张光达发现,自己每天路过的那条小河清凉了许多,曾经偶有飘散的腐败气息也消失殆尽。
张光达说,几个月来,他常看见巡河的人员在这里巡逻打捞,慢慢的,河道黑臭的现象逐渐消失,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其实,李光达所看到的这些变化,在我区的各条河流都在发生。
“要让广大市民群众感受到水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有更多获得感。”这是我区水务局河长制办公室对百姓作出的承诺。
眼下,我区全面打响“河长制”整治的碧水攻坚战。伴随着冲洗河底淤泥的水花声,以及两岸拆违机械的轰鸣声,一个陌生的词汇反复传入人们耳中,那就是“河长”。
河长究竟是做什么的?他们的出现能否为河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找到了老锦水河村级河长李德强,从最基层开始,逐步了解到我区的“河长制”机制。
“我们村级河长,是属于全区即区、镇(街道)村,N指小小河队长、民间义务执法巡河的人等组织体系中的第三级。”李德强说:“我平日的工作就是巡视河道以及发现问题。”
岸边,李德强正观望着潺潺流动的水面,这样的巡视机会每日一次,而这几乎是当下我区每位河长的状态,他们面对的,即使是条1000多米的小河,也足以牵扯他们全部精力。
从去年2月开始,李德强开始兼任村级河长,是我区“3+N”组织体系中基层的一环,而在我区的大多数街镇,河长也都由党委或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碧水战打响后,我区三级河长体系已落实区级总河长2名,区级河长16名,镇级总河长26名,镇级河长249名。他们身负保卫环境的责任,成为了“环保卫士”。
污染在水里 问题在岸上
河道治理,实际上一大半文章都在岸上。区水务局河长制办公室科长李艳红这样说。李艳红表示,水环境治理,问题反映在水下,但根子大部分在岸上,要解决好水下的问题,先要把岸上的工作做足、做深、做透。
李艳红说:“为了推进水环境治理,我们的工作也在逐步深化与完善。”李艳红介绍,除了加强各级河长的责任感和强力推进各项工作以外,区河长制办公室已着手开始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防洪能力提升、水网体系建设、行政执法监管这6大重点工作的推行,一定要全力打好水环境治理的主动战。
据了解,在这6大重点工作中,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治理尤为重要,该如何打赢这场硬仗呢?李艳红回答说,当然是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同步。
在我区认真开展“10+1”重点行业和非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以来,按照“规范完善一批、整改备案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清理整顿工作原则,目前全区已完成备案企业3249家,整顿规范134家,被列入淘汰关闭的1819家企业现已关闭1544家,完成率高达84.88%。
别看动静大,这才刚开始。李艳红说,开展不规范企业的整顿,只是找到岸上问题的第一步,而接下来还要继续加强工业、农业这两大污染源的管控力度,以及强化各属地河长的责任。
“只有落实重点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才能让老百姓看到他们期待的绿水环城。”李艳红说。
治理从未停歇 尚需群众参与
我区河长制机制的建设,明确了污染河流治理的主体责任,自上而下,一杆到底,层层管控。
尽管如此,但有一些问题还是亟待解决。
“河长制工作宣传力度还不够,部分群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不强。”李艳红说,河道的治理不单单是河长们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群众参与度不高,那么所做的工作也是杯水车薪,还会出现河道治理难度大、易反复的情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由于我区毗河出境断面来水涉及郫都区、金牛区,所以还需建立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同步推进毗河流域关联河道及下河排污口治理。
长期的河长制如何建设,也值得关注。李艳红说,下一步,区水务局河长制办公室将持续推进河长制管理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加大河长制管理的宣传工作、实施智慧河道管理、加快推进PPP项目等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最后,回到本源。设立河长制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水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对此李艳红说:“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好更舒适,是我们碧水攻坚战的目的,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在水上下功夫,更要在岸上下功夫;不仅要本地区治污,更要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治;不仅要靠水利、环保、城建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更需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浏览量:3870
来源:新都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正川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