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崇义社区的文化墙
发布时间:2017-09-05 09:52:39
主创画师为居民讲述崇义桥的故事。
居民纷纷前来参观。


“这是以前大丰有名的千年银杏树,就在以前供销社的背后,你知道有多高么?我给你说,在北门大桥桥头上都能看到这颗树。再看这儿,这是曾经大丰的黄金楼,旁边是个学校叫萃杰堂,后面改名成萃杰中学,我们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去黄金楼这儿耍。”今年七十好几的范少枢正拉着他的孙子回忆着画中当年大丰的一景一物,老人讲得激动,孙儿听得认真……
近日,大丰街道崇义社区历史文化墙面向大众开放,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参观。
一个月的绘制 留住曾经的记忆
来到大丰街道崇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就能看到这幅长19米宽3米的巨幅国画。走近一看,这幅画并不是在纸上作画完成后挂在墙上的,而是直接画在墙上的,作画难度可想而知。
“因为是直接画在墙上,也就是说不容许有半点失误。所以在上墙作画之前,我们花了小半个月在纸上设计修改草图。上墙做画时,我们也是先用铅笔细致勾勒好所有的布局才开始勾线上色。我们每天早上7点开始作画,晚上7点回家,这样连续画了14天才把他画完。”历史文化墙主创任万平说,“现在的大丰早已成为繁华的都市,但是曾经的印记不能被忘记。作为一名大丰人,我自己也希望曾经的大丰风貌能再次展现出来,让老大丰人留住记忆,让新大丰人更了解大丰历史文化。”
对任万平来说,能够让大丰居民找回曾经的记忆是他创作的根本。在绘画的过程中每天都会吸引很多居民前来观看,也有很多土生土长的大丰居民前来提供意见建议,画师们也经常询问参观者以往的经历。
“为了呈现出更加灵动、完整的作品,在之前定稿上墙以后,根据参观者的意见建议,我们对很多细节做了改动。”任万平说,“比如在画黄金楼的时候一位居民告诉我们以前这里办过‘施粥’,很多老大丰人都记忆深刻,所以我们就在楼前增加了这样一个场景,让画面看起来更有故事性。又比如我们在很多场景中都增添了人物,让这些历史风貌更鲜活。”
两年精心筹备 敲定32个地标
由于社区所处的地段是曾经大丰街道最繁华的路段,这里有着老大丰居民熟悉的记忆,所以作为社区一直想把这些曾经的记忆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
“我们在两年前就有了一些想法。我们思考用什么形式展现出来,最初我们想的是建主题公园,但是受限于场地没实现;后来我们想到立牌坊,但是我们觉得太碎片化了,不够完整;最后我们觉得建一个微型博物馆比较合适。”蔡承荣说,“在确定了建立微型博物馆的想法后,我们刚开始准备请些当地画家画些画,或是书法家写点书法挂在馆里,后面觉得这样太普通了,传达不出感情,也让大家找不到记忆,又来回思考了几个月后,我们最终才定下了绘制历史文化墙的方案。”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陆续邀请社区居民提供记忆中的大丰地标,有时也会把大家聚在一起,聊一聊听一听曾经在这些地方发生的有趣故事。”蔡承荣说。
为了加强流动人员的融入感,增强本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崇义社区在前期搜集信息时通过走访、坝坝会等形式搜集和整理了较为全面的大丰历史信息。最终请来三名专业画师,用国画的形式还原了崇义桥、黄金楼等32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勾起居民们心中的大丰情怀。
发挥居民作用 共忆大丰故事
“文化墙的打造围绕‘留住乡愁’这一主题,将社区活动室墙面绘制成历史文化墙,老大丰人可以到这里喝茶追忆往昔的时光,年轻人也能对大丰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通过文化引领让大丰的居民更有融入感。”蔡承荣说。
在三位画师的精心绘制下,如今,崇义社区活动室历史文化墙已经完工,为了让这里的历史文化更加全面直观,崇义社区开始面向辖区内的居民征集老物件,大家可以把具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与居民“共享”,共同追忆往昔的时光。
现在不仅是老人过来欣赏观看,很多年轻人也来到这里了解大丰历史,文化就这样被一步步传承。社区博物馆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延续文化记忆,通过依托新型社区空闲场所,展示人、物、图,讲清历史、讲好历史、留住老居民乡愁,增强外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
目前活动室已经对外开放,居民可以到活动室参观留影,同时也可以在这里喝茶、摆龙门阵,与大家穿越时光隧道,走进画里的年代,聆听充满着人文情怀的大丰故事。
记者手记
三面墙,一幅画,以直观的画面再现了大丰历史中代表性地标,不仅吸引了老大丰人回忆往事,也吸引了不少新大丰人驻足欣赏,这面“文化墙”俨然已成崇义桥街的一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日渐凋敝。为了留住乡愁,加快外来居民融入,大丰街道崇义社区依托社区“微博物馆”——通过人、物、图的展示,讲好历史、留住老居民的乡愁,增强了外来居民的认同感、归宿感,不断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
浏览量:4080
来源:新都融媒体中心 记者:代艺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