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墙上到心里: 升庵文化成香城居民“心”高地
发布时间:2017-09-07 09:48:12
小朋友们认真听高正隆爷爷讲解。
“那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你知道么?”
“这画画的是孔融让梨,就是让我们要懂得谦让。”
“这上面还有一个大字:礼,旁边那句是什么意思?”
……
“旁边写的是:礼者,示人也。敬人即为礼。意思就是,有礼仪素养的人,首先就是会尊重他人。下面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家住西街31号院内的高正隆刚好从几个小朋友身边路过,听到他们的讨论说道。
“再来看看这边的礼教。”高正隆一边对小朋友们说,一边带着他们来到院内另一面文化墙前,“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这句摘自新都杨氏《贞寿堂遗训》。意思是:治家的礼仪在于敦睦人伦,对父母要孝顺,夫妻关系要和睦,兄弟之间要友爱;治家的礼法在于重视教育,增长后人智识,提升族人才干。”
见到小朋友们一边听讲解一边慢慢地点头,高正隆又补充道:“所以,你们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对长辈也要有礼貌,对朋友要相互尊重……对他人讲礼,他人也会以礼待之。”
“知道了,爷爷,谢谢您!”小朋友们听完高正隆的讲解后纷纷对他鞠躬表示道谢。
“我发现,自从院落改造后,墙面都改成了升庵文化墙,不管是院子里的大人、小孩,还是来院子里做客的人,都特别讲礼了。这个改造不仅仅是把院子里的环境整好了,更是让居民的素质提高了。”74岁的高正隆笑着说。
小朋友们认真听高正隆爷爷讲解。
刚来到西街31号院门口便能看到墙上挂着我区文化地标的牌子,走进院内,不管是带有青砖、铜雕的地面,还是贴有家风家训的墙面,每一步、每一角都融入了升庵文化。
“其实31号院改造前也和其它城区老旧院落一样:院落基础设施老旧,门卫功能不齐,线路老化,楼道陈旧,路面坑洼,排水管道严重堵塞,屋面漏水,绿化、管线杂乱,车棚破损等。改造后按道理也应该和其它的老旧院落改完的样子相似。”西街社区支部书记王兴平说,“但是这个31号院有它的特色:杨升庵故居在这31号院里。所以我们随后的改造在保证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将状元文化融入在院落改造中。”
记者从王兴平那里了解到,改造除了把屋面防水、旧楼道粉刷、平整道路、新建休闲活动室、公共照明、管线规范、硬件设施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外,更重要的是将状元文化融入院落改造中,保留状元府石碑,加入杨慎史记、杨氏家规家训等内容打造文化墙,并将其打造为我区廉政教育基地。
“现在这个31号院真的改出了特色,地面是青砖配着8个大铜雕画,记载着杨升庵的生平,墙上有杨慎逸闻趣事、杨升庵家训等状元文化精髓,确实是软件硬件双提升。”院内居民高正隆说。
西街31号院把升庵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窗口,通过院落改造打造升庵文化墙,让居民们通过对文化墙的认知,了解状元文化,强化文化传承。
类似西街31号院将文化融进院落改造的在我区还有很多。其中,马家升庵村也针对有历史文化意义的13组杨家祠堂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原生态治理,并新建状元牌坊一座。通过几年的改造,如今的升庵村也已蜕变成为一个有历史文化底蕴、院落环境清爽、林园生态、沟渠清洁、绿化自然、民风更加淳朴的新农村。
去年,马家镇更是全面启动了“升庵故里”景区建设规划,将位于成德大道两侧以及锦水河两侧范围内至升庵院子作为规划范围,以丁家大院片区巴蜀优秀家风家训博览园、锦水河两侧巴蜀传统优秀文化文创组团、区传统文化文创孵化园、升庵院子为布局,传承好升庵家风家训文化。
近年来,我区将文化规划与旧城更新相结合,通过特色文化提取,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质,通过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双重塑造,延续历史文化,优化环境品质,区域特色更加凸显。
今年,我区在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塑造城市文化特质、努力创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新都样板中提出,要强力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深度开发宝光寺佛教文化和杨升庵状元文化,深度挖掘和充分激发新都文化的优秀基因,注重传统文化提升和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创新中发展。由此,新都的城市文化特质就出来了。
浏览量:3971
来源:新都融媒体中心 记者:代艺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