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纠纷解矛盾 筑起和谐社会“第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17-11-14 09:47:44
人民调解员在桂东路社区41号院内了解情况
生活中,邻里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或多或少会影响社区安定。人民调解可以快捷方便地化解社区矛盾,维护邻里和谐关系,将促进社区的健康与文明。
近两年,新都街道桂东路社区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率先在全市首创“桂东路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社区调解组织的标准化、法治化水平,夯实了基层司法行政基础,充分发挥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第一道防线”功能。
鸡毛蒜皮无小事 及时解决是关键
“隔壁羽绒店充绒毛毛到处飘,我们这边杂货上都有毛毛了……”
“先别生气,可能这中间有误会,我们马上了解情况,马上处理哈。”
10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桂东路社区人民调解员陈为听到新新市场内店家反映的情况后,立即叫上其他几位人民调解员分头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多次到两家店进行调解,给店家做工作、讲道理,又对羽绒店充绒给予合理建议,经过几次调解,两家店铺的关系得到缓和。
“其实这也是个误会,之前我们两家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哪边有人出去下,旁边都会相互帮忙照应下店子。矛盾的导火线是因为我们的充绒机出问题了,羽绒到处飞,加上机器声音太大,没有听到隔壁的反映,双方就有了隔阂。”羽绒店鄢老板说,“当时两边都有委屈,火气也大,就闹僵了,在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下,现在两家也和好了,我们以后充绒也会多多地注意,风大的天就尽量不充绒。”
“鸡毛蒜皮无小事。”桂东路社区人民调解员陈为说,羽绒充绒纠纷只是调解中遇到的众多纠纷之一,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物业和居民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的矛盾纠纷,老人的赡养问题、噪音问题、还有一些居民和周边单位之间的纠纷。“看似鸡毛蒜皮,却各有各的难处,若是一件小事没有及时处理好,越往下发展它可能就膨胀得越大,甚至可能酿成恶性事件。”陈为说。
人民调解员 主动入户解民忧
“多亏社区干部和调解员多次到我们两家做工作,把矛盾化解了,这下我们两家都没了怨气,邻里关系又和之前一样好了。”家住新泰西路一巷41号院的王玉林笑着说。王玉林口中的“社区干部”即是该社区的“人民调解员”。曾因下水道漏水的原因导致王玉林与邻里不和,在人民调解员的多次调解下,两家终于回归和睦。
桂东路社区调解室内正在进行现场调解
在桂东路社区,不论是居民还是商家,只要有纠纷的地方,就能看到人民调解员的身影。近年来,桂东路社区调解委员会在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社区里经常会有各类小矛盾,其实都是些小事情,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中间人去介入,帮助调节,矛盾双方就会耿耿于怀,都放不下。有了人民调解员的调解,给他们把道理讲通,其实大家很容易就互相理解了,关系也就和好如初了。” 桂东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冬梅说,“我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区,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也非常重视人民调解这块工作,因为矛盾纠纷会直接影响到和谐。”
为此,桂东路社区发动院落居民、网格员等,把这些力量全部整合起来建立一支调解队伍,并划分网格,成立一支调解小分队,日常调解小分队的成员们就会去做一些纠纷排查,不定时入户和居民沟通,筑好“防线”,一旦发现矛盾苗头,就会及时处理。
创新工作模式 法律服务中心管难事
“有矛盾纠纷我们会及时赶到现场解决,事情小,就当时当地解决。如果事情比较复杂,我们就把大家请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来。”李冬梅说。
从李冬梅那里了解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是融多项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中心内设法律宣传育民、法律行业便民、特殊人群矫正安民、人民调解和民、法律援助惠民五个工作室。
其实,“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只是一间间小型会议室。但一张笑脸、一杯热水、几张桌椅,“拉家常”式的谈话,让来访者备感温馨和舒适。李冬梅说:“只要调解需要,来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后,办事员先了解情况,分清双方责任,再将当事人请到调解室,面对面交流。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社区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上级协调解决。”
“群众来反映的小事、琐事,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急事。如果拖着不办,就会失去信任。时间长了,就会脱离群众。”李冬梅介绍,自从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后,桂东路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大大加强,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成功率得到提高,从以前的100%和90%提高到现在的100%和98%以上。
浏览量:3989
来源:新都融媒体中心 记者:代艺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