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区以居民自治 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发布时间:2018-10-19 15:11:58
“走路把细点,注意安全哦。”每天一早,65岁的张义敏都会在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紫瑞社区正在施工的文化广场,提醒来往的学生娃和路人注意安全。
与此同时,张义敏还组织成立舞蹈队、编快板,组织志愿者在广场除草,希望等广场一建好就带领大家用起来。“文化广场有儿童游乐园、图书室、乒乓球台、羽毛球馆,大家都很期待。”
在去年至今年夏天紫瑞社区的背街小巷改造中,张义敏和一些社区热心嬢嬢(川渝方言、意为“大妈”)、大伯们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自发组成背街小巷改造协调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改造中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新都街道,像这样的热情嬢嬢、大伯还有很多,当遇到涉及整个社区的大事情时,他们就协助社区组织居民们开“坝坝会”。“开会时间一到,每家每户派个代表搬起板凳就下楼了,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凡事好商量。”张义敏说。
桂东路社区41号院内有120多个车位,院委会通过“坝坝会”与居民协商将多余的车位对外开放,并将每月所得收益公示出来,用这些收益来支付门卫费、卫生费等公共支出,节余部分通过慰问贫困家庭,开展院落厨艺比赛,组织郊游和春节派发小红包等形式,拉近了邻里之间距离。
新中社区自来水管道破裂了,院委会召开“坝坝会”,居民们协商一致达成意见,从制定改造方案到寻找施工方、收集工程资金,只花了一个星期。“大家一起商议好的事情,推进起来效率更高,后面执行时也不容易扯皮。”新中社区院委会叶瑞芬说。
在一些商户比较集中的小区,社区治理工作往往更复杂。正因小区是2000年西南石油大学征地拆迁后的农民自建安置点,属于较早的农民自建小区,有背街巷道43条,餐馆及KTV、酒吧240余家,临租房224户,常住人口约4100人,流动人口约有2万人。
长期以来,这一小区人员密集、市容面貌差、安全隐患突出、治安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被群众戏称为新都区“二恶因”之一。
2017年12月份,新都街道开始对小区进行综合改造,对此,居民非常欢迎,但是商户们成了难啃的“硬骨头”。改造时间至少2-3个月,对于商户来说,肯定影响生意,怎么办?
深入调查后,新都街道针对小区比较有规模化的三个行业,组织成立了正因小区酒吧行业协会、民宿行业协会和餐饮行业协会。一方面通过协会带头人讲解改造的长期意义;另一方面加快打造示范街道,通过示范效果,让商户们看到改造前后带来的明显变化,从而打消顾虑。
行业协会还有另一重作用,“协会类似于以前农村的合作社,可以供销一体。组团后,有些大家都需要的耗材就可以批量统一购买,买的量大,价格也就相对优惠,大家对协会也就更认可。”正因社区党委书记魏永翠说。
现在,这几个协会已逐步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比如酒吧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消防演练、义务文明劝导、居民运动会等活动,并提供相应的赞助。经过互动,商家和居民、大学生的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以前正因小区出警率很高,但在酒吧协会成立后,矛盾少多了。”魏永翠说。
现在的正因社区,街道整洁,明黄、蓝绿的整体楼面色彩搭配现代化的图案,外在“颜值”显著提升;而内在的变化居民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随着排水系统改造和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管网全面换新,今年7月上旬遭遇两场罕见大暴雨时,雨水全部流进了管道,往年逢雨必涝的局面再没出现。
魏永翠说,下一步想把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引到社区来,让他们教娃娃们跳舞或学英语,提升社区的文化氛围。在张义敏看来,现在的社区不仅硬件焕然一新,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密切了,从“不认识的陌生人”变成了“社区里的老熟人”,大家的日子过得更舒心了。
浏览量:4132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李倩薇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