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区完成21个乡村居民聚居点污水处理工程
发布时间:2019-01-04 10:07:53
新繁镇汪家村7组污水处理站
新都,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一泓清水,几湾小河,都曾是人们安放乡愁的地方。
曾几何时,蜿蜒在新都乡村的一条条小河却生机难寻,清澈不再。孩童戏水,村妇浣衣这类以前河边的寻常光景,也渐渐淡出生活。
如何找回遗失的美好?
乘着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00个示范县(区)之一和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区)两大头衔的东风,我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既有市政污水管网的覆盖,又有微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布点,建管同行,全民同心协力书写好美丽中国的新都行动篇章。
如今成效初显,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秀美画卷在新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区域铺陈开来。
村民介绍家门口的污水井
因地制宜
制定科学合理规划
走进军屯镇五灵村七组,绿荫环绕之中,在“五灵村农村院落污水综合治理示范点”的指示牌旁,一个蓝色的围栏特别醒目,围栏内约10平方米,里面栽种的蔬菜,绿油油的。围栏的旁边,一股清流汩汩流淌。
“奥妙就在这片蔬菜下面,这是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最后一站,一个大池子,汇集了附近两个组农户的生活污水。”区水务局水治科科长周华敏说,这个污水处理站经过生态处理之后,出水能达国家一级A类标准,干净无异味。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污水处理站,其背后下的功夫却不少。为了因地制宜地做好这项工作,区水务局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再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采取“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分区处理、分散处理”四种模式,突出专业化治理。根据以往的治理经验,对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组,优先纳入城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集中处理;对集聚程度高、经济条件好、近流域或者水源地的村组,铺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采用有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集中处理;对居住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组,采用无动力处理技术就地分散处理。
为将治理效果达到最佳,在走访群众、现场踏勘、掌握设备性能的基础上,区水务局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了《新都区农村污水综合治理(试点)方案》,明确每个村民小组设施设备设计标准,坚持效率优化原则,尽量发挥设备规模效应。
看着污水变成清澈明亮的干净水,周围居民都对这项农污治理工作赞不绝口。村民刘大爷看到有记者到村里来采访,笑呵呵地说:“现在我们院子里再也看不到污水了,环境变化很大,而且政府还把我们这里的路都硬化了,整平坦了。”
挂图作战
高效推动治理进度
农污治理不仅施工难,而且工期长。
拿成都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试点村之一的龙桥镇山水村来说。该村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共有9个村组,农业总人口1793人,常住人口2130人,户数530户。水污染包含了纯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小企业小作坊废水等。如此多人口且都是散居居住,加上多种类废水且可能存在偷排,为治理增加了不小难度。
如何才能尽快完成施工,减小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
记者在区水务局看到了一张“作战图”,图上明确说明了治理工作的目标、时序和措施、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等,切实把各项任务目标化、项目化、工程化。“这是我们制定的施工进度图,一组一图,掐表打卡,有效控制和推进治理进度。”区水务局水治科科长周华敏介绍,“同时,为更加有效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们将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工作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力推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为减少因施工对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区水务局还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针对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企业作坊废水等不同污染源,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有效做到了农村污水“应集尽集、应治尽治”。同时,我区建立完善了区领导、部门、科室(村)三级协调机制,共同促进了项目落地推进。
在治理中,我区还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探索了将治理项目以区为单位“整体打包”的PPP、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多管齐下,山水村目前已经建成了总长度17.13千米的管道,26座小型污水处理站,5座人工湿地,总处理规模为210立方米/天。
群策群力
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时已深冬,四处一片凋零,新繁镇汪家村7组却格外红火,到处都在忙着大兴土木。看这架势,像是要搞乡村旅游的路子。
“我们村正在打造电商蔬菜小镇,这些房屋的改建都是政府给我们整的。”76岁村民石光才看着自己家正在施工整修的房屋,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是修的经营性房屋,方便以后搞旅游的时候接待客人。”
既然要搞乡村旅游,那么提升村内环境卫生应是当务之急。此次的环境卫生提升,可不是扫扫院子那么简单,而是要让整个组的生活污水彻底消失。生活污水要治,这是大多数农户的愿望,但总有个别群众不想治理:“家里都是三级化粪池,污水都已经过滤过了,流出来的水也不臭,为啥还要到处挖管子搞污水处理?”
为让习惯污水自然排放的村民同意挖道埋管,镇、村两级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村干部开大会小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都少不了解释、强调农污治理工作,还特意从区水务局领来100多份宣传册,分发到每家每户。通过群策群力,最终达到了如今全民共治的局面。2018年,区水务局将汪家村7组列为了我区农污治理示范点,并且已完成了整个项目。
跟着石光才走进他家里,记者看到一楼的卫生间正在进行清理善后工作。该卫生间四面都贴了瓷砖,安装有壁挂式的冲水箱和陶瓷的蹲便器,最亮眼的是一套欧式洗漱台。“污水也得到治理了,房屋又是政府在打造,现在好多城里人走到我们这里都羡慕得很。”石光才的语气里充满了对目前生活的喜悦以及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长效管理
做实做细民生工程
“建得起,更要管得好。”区水务局局长李继承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一旦启用,后续管理必须跟上,才能真正将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多为隐蔽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的特点,及早谋划运维办法,我区拟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聘请专业巡查队和专业运维团队,对已建成运行的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确保管理更专业,排障更及时。据了解,治理工程竣工后,将由技术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备监管运行,各镇(街道)负责收集管网巡查养护,各村负责收集管、化粪池、收集池等日常运行,突出自治化管理。技术公司、镇、村多方联动,各负其责,既解决了农村专业人才不足难题,又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同时,在农污治理工作中,区水务局还借助高新技术实现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目标。“试点一年多来,我们运用物联网技术和3G技术对农村污水治理各站点进行远程监控,以生物膜为核心的组合生物处理工艺、净化槽和生态处理工艺在我区运行效果较好。”李继承表示,“借助信息化手段,既便于了解设施设备运行状态,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弥补人工管理的局限性,有效减低了管理成本。”
如今,不只是在示范村、示范点,农污治理工作已经在全区范围逐步开展。“看到人家山水村那边整治后,院子里环境干净了不少。”龙桥镇杨建村村民吴炳琼满意地说,“现在我们这里也正在开展污水治理工作,真是太好了,我们家门前的排水沟以后肯定不会一到夏天就臭味熏天了。”
浏览量:5076
来源:新都融媒体中心 记者:黄静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