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在平时 演练在当下
发布时间:2019-02-27 10:25:16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
2018年,在贯彻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年”的决策部署基础上,区大数据办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过去一年,由区大数据办牵头负责的两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新建20个应急示范村(社区),新建两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均已完成,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金龙社区应急物资
建场地  勤演练
应急避难见成效
着装统一,装备齐整,一声“集合”令下,20余名应急救援队集结完毕,2019年2月22日,新繁镇应急救援队正在进行一月一次的常规演习。
整理着装,安装应急发电机,检查应急物品……从集结到完成应急演练,整个过程仅在45分钟左右,但是无论是完成效率还是应急演练的质量,都让人眼前一亮。
据新繁镇综治办工作人员肖科介绍,这样的应急演练每月都在开展,而每一次的集结演练都要突出“实战”,没有“照单演戏”般的操练,从“重视演,淡化练”转向“强化练,淡化演”,更好地检验了救援队伍的反应速度和物资配备情况。
当天下午两点整,新繁镇应急队伍在东湖森林广场整装出动,隆隆轰鸣的应急发电机旁聚集一群本地居民。
“我们都习惯了,经常搞这种演练,大家都不觉得稀奇了。”居民陈辉说,“应急工作做得好,我们老百姓心里感到很踏实。”
据了解,由区大数据办牵头, 2018年我区新建了两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的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一个由新繁镇负责,依托新繁镇东湖森林广场建设新繁镇东湖森林广场二类应急避难场所;另一个由大丰街道负责,依托大丰街道蚕丛路小学建设大丰街道蚕丛路小学二类应急避难场所。
“在两个场所原有的场地条件和设施设备基础上,我们完善了应急蓬宿区、应急指挥、应急监控、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垃圾储运点、应急厕所等14项应急避难功能设施。”区大数据办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应急值守科副科长李仁忠说。
在东湖森林广场,记者看到,在原有的场地上,不仅新添了多处监控设备,还新建了一个大型LED显示屏,据介绍,该屏幕常用于播放应急科普、小学的短片,发挥了有效的宣传作用。
李仁忠说,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就是为了应不时之需,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在市政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损毁的情况下,我区两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能够满足接纳不小于两公里范围内的受灾人员的短期避难需求。
“为了让应急队员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2018年,我们的培训(演练)覆盖了全区13个镇(街道)、255个村(社区)及部分物业公司和企事业单位。”李仁忠介绍,这次的参训人员高达1500余人,历时3个月,无论是参训单位、参训人员,还是参训时间,都创造了我区历年之最,在全市其他区(市)县也是绝无仅有的。“通过培训(演练),有效提升了村(社区)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全面夯实了我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这次新繁镇的应急演练就是很好的例子。”
应急指示牌
微应急  建台账  应急工作重在平时
进入新繁镇金龙社区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各类应急物品整整齐齐堆满了一间屋子。
“这个是帐篷,分了夏天和冬天的。这个是灭火器,还是分了很多种类。”金龙社区治保主任朱丹一边给记者介绍储备库里的物资,一边清点着仓库里的物件。
“这个应急物资储备库是今年设置的。”朱丹对记者说,金龙社区作为全区2018年新建设的20个应急示范村(社区),通过健全制度、创新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卓有成效地提高了社区消防应急减灾水平,保证了辖区内居民和企事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如果居民需要,我们储备库里的物资平时都可以借。”朱丹说,“去年七月雨季,储备库里的抽水机和发电机都借给了居民,这就是所谓的‘微应急’,应在平时。”
朱丹说,针对社区特点,金龙社区专门制定了12本应急能预案手册,涵盖多个方面,“平时一些应急宣传和培训,我们社区一年也要搞很多次。”
由点及面,金龙社区的应急建设只是我区应急示范社区的建设一个缩影。据了解,2018年,区大数据办对照《社区(村)应急能力建设规范(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按照“培育一个、带动一批、辐射全面”的目标,重点解决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实现“自救互救为主、公救为辅、全民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格局,牵头新建20个应急示范村(社区)。
其中,每个应急示范村(社区)建立了一个能够应对一般性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共20个;每个应急示范村(社区)编制了一套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共20套;每个应急示范村(社区)组建了3支专(兼)职应急响应队伍,包括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20支、应急救援队伍20支、应急志愿者队伍20支。
“村村到位,个个都是示范。”李仁忠说,从应急台账到配套的应急指示标识系统,所有与应急建设有关的工作,在我区的应急示范社区都能见得到。
“通过应急示范村(社区)建设,全面提升了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李仁忠表示。
区大数据办工作动态
近日,记者获悉,自2014年以来,我区每年新建两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相继投入900余万元,建设二类应急避难场所10个。从2015年开始,我区相继投入了700余万元,新建应急示范村(社区)85个。
“2017年,区政府投入200余万元,由区大数据办(区应急办)牵头,在全区打造了20个应急示范村(社区)。”李仁忠介绍,通过应急示范村(社区)建设,形成了“自救互救为主、公救为辅、全民参与”的应急保障机制,全面提升了我区基层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据了解,过去一年,区大数据办会同区民政局,将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建设相结合,合力完善了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识和功能设施建设;会同区公安消防大队,将村(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与微型消防站建设相结合,合力充实了村(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协调区综治部门,将“雪亮工程”设施设备和“大联动、微治理”服务平台运用于基层应急管理,充分拓展了其功能效能;协调区规划、建设部门和属地政府,按照“平灾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整合东湖森林广场和蚕丛路小学现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完善应急避险功能,建设了2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做到了科学布局、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物尽其用。通过多部门联动协同建设,既减轻了基层负担,又避免了重复建设,同时还实现了建设项目效能最大化。
李仁忠表示:“2018年应急示范村(社区)建设和二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仍然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下一步我区大数据办将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高水平,使应急示范村(社区)建设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在基层生根、发芽、结果,真正把应急村(社区)建设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浏览量:4688
来源:新都电视台 记者:刘正川
编辑: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