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网大提速 带来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9-08-14 10:14:50
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风雨征程,对于新都来说,很多东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命脉”,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了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风向标。
G108线川陕路
一条进城公路的变迁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交通部联合发布《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试行方案)的通知》。国家干线公路网(即国道网)规划线路70条,全长约11万公里。1983年交通部提出“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掀起了社会办交通的热潮。1984年12月,国务院作出对中国公路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三项重大决定: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在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之下,我区也开始了系统的公路建设。
作为南北向贯穿我区城区的过境道路,G108线川陕路于1984年开工建设,1989年建成通车,道路为双向4车道。“当时那条路是水泥路,路的两旁种的都是高高的桉树,一到夏天枝繁叶茂。”市民王天回忆起当年在川陕路上坐车来回的情景。1991年,在成都上大学的他每半个月就要回一趟新都,每次回一趟新都都要转几次车,“虽然当时觉得回家一趟真的是特别麻烦,特别累,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还是非常充实。”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从新都到成都,王天先要从家坐车到钟楼,再从钟楼坐中巴车到成都,然后再坐公交转车到学校,一路上起码要花费四个小时。“那个年代没什么私家车,川陕路上中巴车比较多,当时大家去成都大多是坐中巴车。”他说。
川陕路既是新都新老城区之间的一条主要干道,也是新都主城区连接成都中心城区最为便捷的重要通道。作为北门进出城的主要干道,川陕路是城北物流交通命脉的一大瓶颈。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断发展,川陕路也在不断改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提起川陕路,新都的老师傅们感慨颇多。“80年代到90年代,川陕路是北门进出城的主要干道,也是大型货车的唯一通道。”市民赖先财说。
开了三十年货车的司机黄伟国见证了川陕路的变迁,“90年代的时候,川陕路上的车特别少。除了我们拉货的车以外,那个时候路上最多的就是中巴车、摩托车、拖拉机,像我们这种货车都不多。”到了90年代中后期,黄伟国明显感到川陕路上的车开始增多了,“那时候就看到路上的车明显比以前多了,而且小轿车越来越多。”到了千禧之年,随着轿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川陕路上的车流量就大了起来。
“2000年过后,车子越来越多,川陕路的路况越来越差,而且经常容易堵车。”黄伟国说道。
2012年,G108线川陕路新都城区段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川陕路新都城区段迎来了第一次大改造。此次改造段道路总体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与围城路相交,向北延伸跨越毗河、南门河等多条河流,与现状货运大道、电子路、桂湖东路等现状道路相交,终点位于与川陕路鸿运大道交叉口。此次改造主要是为了让川陕路更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自1989年竣工以来,川陕路经过多年的通车使用,加之交通量超常增长,路面局部已破碎,并出现错台、沉陷等病害,道路服务水平低,行车舒适性差,公路交通与城市交通互相干扰,交通高峰时常常出现拥堵情况。随着我区城市的发展,需要川陕路具备城市道路的功能,当时的现状道路在功能和服务水平上已经落后于我区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
2013年,蓉都大道(G108川陕路三河场段-青白江界段)改造完成,花美路畅,无论走路还是行车,路上有美景相伴,一路心情特别舒畅。有了路灯、夜景灯,夜晚的新都明亮通透,绚丽多彩,人们在回家的路上多了一道风景,也多了一份安心。
“现在开车行驶在蓉都大道上,宽阔的道路让我心情愉悦,感觉我所生活的城市变得更漂亮了,更具现代感了。”王天对川陕路的改造点了个大大的赞。
地铁三号线
“地铁时代”来临
美好生活如期而至
2018年底,地铁三号线的通车,改变的不仅是交通,更是你我他的生活。至此,路程和时间已不再是往来新都的阻隔,进入“地铁时代”的新都无疑将更具城市魅力。对于成都市中心的市民来说,周末到宝光寺烧香祈福,在桂湖赏荷览桂,也更加轻松便捷。而新都居民到成都市中心购物访友,也更加便捷愉快。甚至周末还可以一口气坐到龙桥站,到双流奥特莱斯“买相因”。
地铁3号线三期在我区境内共设置了9座车站,全长12.4公里,自北向南把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医学院、四川音乐学院驻区高校、宝光桂湖文化旅游区、三河天府沸腾小镇等新都文化地标“串联”起来,短短9个站,站站都散发着“新都味道”。
从成都市中心乘坐地铁一路向北,既可以切身感受“书香、佛香、花香”三香弥漫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可以充分体验“熊猫+绿道+火锅+音乐”四大IP交汇融合的全新消费场景,还可以领略轨道航空、现代物流、智慧家居等新都智造独特魅力。
地铁3号线三期的开通运营是构建新都大交通体系、融入大都市发展的至关重要一步,不仅为沿线居民带来便捷的出行,更将带动城市的飞速发展。地铁有效地串联新老城区,使得新老城区更好地互动,相互激发出新的活力与机遇,让城市面貌得到整体提升。日趋成熟的城市配套,也因为地铁的加入,补上了最后一环,加速我区融入成都主城区以及其他区域的脚步。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新都,正式进入了地铁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城市格局,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除了地铁的通车为新都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以外,今年,地铁3号线的同体工程电子路下穿隧道的贯通,标志着我区新老城区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必将助力完善我区“快联、内畅、贯通”的交通体系。
电子路下穿隧道作为我区重大民生工程,是成都市级城市主干道(蓉都大道)与新都区最长东西向城市主干道(香城大道)的交汇节点,是连接我区新老城区的重要交通通道。该下穿隧道按照时速40公里/小时的标准,驾车通过下穿隧道实现新老城区场景切换仅耗时1分钟。
电子路下穿隧道东起金鹏路、西至博海路,隧道宽21米,双向四车道,全长约933米,横穿蓉都大道、地铁3号线马超西路站、南四支渠、外南街等市政设施。作为我区第一条连接新、老城区的下穿市政主干道,电子路下穿隧道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交通拥堵压力,完善了我区的路网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绿色、快捷、安全的交通出行便利和优质、舒适的居住品质,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在大港区建设背景下的整体交通能级,促进了城市中心扩容提质。
大气美观的蓉都大道
路网四通八达
串起新的“发展走廊”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一条川陕路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
为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2000年后,我区的公路建设也加快了进程。为了带动沿线经济,解决新都入城难的问题,我区先后修建了北星大道、蜀龙大道、金芙蓉大道等多条进城路,实现了与成都的无缝对接。
汽车行驶在蜀龙大道上,两旁美丽的景观绿化带让人赏心悦目。如今,新都人到成都市区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可乘公交,可开私家车,可打滴滴……蜀龙大道也是新都市民出行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建设路上班的杨果,每天都会从新都开车去上班。“正常情况下,一般40分钟就能到,遇到堵车就稍微要花多一点时间。”对于每天来回于这条路上的杨果来说,蜀龙大道的早晚高峰时期她已经了然于心。
随着我区道路建设不断加快,各个街镇与成都的距离越来越近。北星大道的修建将斑竹园镇、马家镇、新民镇、军屯镇等几个农业片区镇串联了起来,起到了外联内畅、拉动沿线经济发展的作用。家住新民镇的李晓丽,拿出手机,打开了百度导航,输入了目的地春熙路,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三条不同的路线。“都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选择了一条线路后,在导航的指引下,李晓丽就开车带着儿子出发去春熙路逛街了。李晓丽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去新都城里面都要坐半天车,还不要说去成都了,去一趟多麻烦。你看现在公路修得多,我们的选择也多,出行特别方便,我跟家人经常都会去成都逛街。”
如今的新都,道路网络快速发展,让城乡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城乡之间的差别也在不断减小。
2012年,成绵乐城际列车的开通让新都进入了高铁时代。家在绵阳、工作在新都的刘琳告诉记者,“因为成绵乐的开通,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到家,全程舒适安静,非常巴适。”以前因为坐车时间太久,刘琳很少回家,自从高铁开通后,她基本每周都会回绵阳。
“从成都东站到新都东站,只需要12分钟。”周日晚上回到新都的李飞表示,他长期在新都工作,而女友却在成都市春熙路一带工作,高铁的开通让他感觉很方便。当然,成绵乐城际铁路开通之后,更远的影响就是新都和沿线地区企业的合作有了更多的机遇,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浏览量:4160
来源:新都融媒体中心 记者:周寅莹
编辑:邱远华 编审: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