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乡愁 安放心灵 “锦水苑”这座乡愁馆 相当有看头
发布时间:2019-11-08 09:47:00
吹稻谷的风车、犁地的木耙、老旧的铁皮油灯、泛黄斑驳的照片……这些过去家中的老物件,成了村民留住“乡愁”的寄托。
在新都街道锦水苑社区,一座新建的乡愁馆成为了社区居民的新去处。这里展示着从前的老物件、老照片,这些老物件将人们的思绪瞬间拉回到几十年前。在锦水苑乡愁馆,那份记忆中熟悉的、充满温情的乡愁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方式,扑面而来,令人沉醉其中。

乡愁馆实景
诠释“乡土”  提升居民精神生活
来到锦水苑乡愁馆,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便是那些几十年前在农村里的常见物件,这些东西有的挂在墙上,有的收纳在玻璃柜台中,过往行人不时驻足观看,感慨不已。
来参观的陈兵是我区本地居民,他看着展馆内的煤油灯、老收音机、缝纫机默默地感慨起来:“这些东西都是我小时候天天见到的,看见这些东西,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每天晚上母亲一边哄我们睡觉,一边缝缝补补补贴家用,不容易啊!”
陈兵摸着缝纫机陷入了回忆。陈兵说,自己是70后,母亲已于几年前去世,每每想念母亲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家人挤在这样摆设的屋内,母亲纺线、缝纫、做饭,一家人围着桌吃饭的情形。自己来锦水苑社区办事,听说社区里建了乡愁馆,故专程赶来看一看,特想找找记忆中的乡情。陈兵说:“本以为只是一个噱头,但是参观后却发现有血有肉,有老物件,也有老照片,让人一看就能立刻回忆起从前的光景,非常好。”
据了解,锦水苑乡愁馆是以“田园、家园、乡愁”为主题,围绕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主线,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方式诉说“乡情”、诠释“乡土”,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展示本土乡风民俗、积累和沉淀乡村特质的同时、传承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社区综合文化中心。
馆内,既有社区工作人员四处搜集与社区居民自发捐赠的老物件,还设置乡愁系列图片展示墙,展示墙上的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简史、新都英模群墙等。除了这些,乡愁馆还设置了农耕文化展示区,书画作品展示和群众学习专区、阅读区和茶艺、古乐、摄影等活动基地,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定期举行相关活动,旨在营造社区文化的浓厚氛围,最大可能地满足居民精神生活的需求。
创新文化传承模式  打造区内第一座乡愁馆
据了解,锦水苑社区乡愁馆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是我区第一座乡愁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开馆。
“建设乡愁馆的设想,始于近年来社区快速发展建设中的实践总结。” 锦水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谢章林介绍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人们旧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去不复返。但是它们的痕迹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等待着将来的重温”。
谢章林说,近几年,社区通过开展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可居民不经意间也发觉,日子过得红火,生活环境变美了,许多曾经朝夕相处的老物件如今派不上用场,逐渐消失,不少年轻人甚至连它们的名字都叫不出来。”谢章林说。
如何守住乡土留住乡愁?经上下多方合计,锦水苑社区决定建一个场馆,承载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放眼田园,回归家园,乡愁馆的建立,不仅为当地增添了一个让人们可以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去处,同时也唤醒了大家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乡愁文脉历史的意识。
“馆内的老物件数量达50余件,主要来自社区居民捐赠。”谢章林说,“很多居民了解社区的想法之后,都非常积极地将家里派不上用场的老物件捐了过来,我们通过筛选,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了展示。”
谢章林表示,锦水苑社区乡愁馆是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结合的方式诉说“乡情”、诠释“乡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传承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留住乡愁情怀  传承传统文化
老党员郑广庆是捐赠这些老物件的居民之一。“我住的小区离锦水苑不远,一听说这里要收集老物件建设乡愁馆,我就把自己收藏的粮票、老收音机以及锦水苑社区的一些老照片捐赠给了乡愁馆。”谈到自己的心爱之物,这位老人很是兴奋,“乡愁馆是个很好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乡愁馆这个平台,了解历史,增长见识。”
郑广庆感慨道,“乡愁馆可贵的不光是搜集、展示有年代印记的老物件,凝固一段时光,更有价值的是还尽心尽力把非物质文化保存下来,给人营造怀念过去日子的氛围,并且在有限的场地内,将传统的文化、习俗尽可能多的展现,让乡愁馆不只属于老年人,也属于年轻人。”
谢章林说:“乡愁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家乡情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怀,没有家乡人就没有根,没有归属感,锦水苑社区乡愁馆的建设就是要保住、存放这份乡情。”
谢章林表示,“社区建乡愁馆增添了一个让人们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去处。大而言之是集成性地保护了川西地方文化,小而言之是提供了一个居民人心、情感安放之所。乡愁馆就是要让更多居民们记住历史,留住乡愁,传承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我们社区文化大环境。”
正如谢章林所说的,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别家乡的故人,心底最深处或许都有一份难以忘怀的乡愁。只有这些存放情感、心灵的乡愁馆多起来,一代代人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中华文明之根、优秀传统之魂。
浏览量:4067
来源:新都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正川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