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 农户增收 汪家村炼成“全面小康”
发布时间:2020-07-29 10:22:36
绿道穿绕林盘,茂林修竹、流水潺潺,茶院、火锅、私房菜、共享办公区等特色院落点缀其间,这便是新繁街道汪家村携手市场主体创意打造的“拾里庭院”文旅聚落。
7月21日下午4点,林盘里长大的石奎就在后厨忙碌。作为庭院内“听雨妈妈”菜馆的主厨,石奎的香辣干锅是很多城里人向往的舌尖美食。
过去,汪家村村民主要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生,住得生态,过得清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在让这里发生变化。
林盘保护 引领乡村旅游
幸福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
2018年,成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选在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上。作为成都首批打造的林盘点位之一,新繁街道汪家村石家院子先行启动、探路。
由于没有植入文旅产业,过去,汪家村的一、三产业很难实现良性互动。2018年6月,汪家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成都市新都区陌上汪家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村民以宅基地使用权、林盘等入股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由村资产管理公司签约社会资本,开始运营拾里共享“庭院”,对村民的老旧院落进行修复、利用,发展民宿、私房菜等庭院经济业态。激活农村闲置房屋、土地和人员等“沉睡资源”,形成可持续的农民收入增长点。
嗅到了乡村振兴的味道,在外开大车的石奎,毅然带着妻子回到家乡汪家村。他将家里的闲置资源——车库、厨房和林盘,入股村集体有限公司,摇身一变从农民 成为“股民”。
走进石奎的家,记者眼前呈现出一栋有川西田园风格的楼房。主人住一楼,门朝田园开,庭院、卧室、客厅整修一新;营商区域的门朝林盘开,形成了“商住分离,商住一体”的新型林盘村居格局。
农民住得好了,还能就近务工。石奎就在村里的“听雨妈妈”菜馆担任主厨,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达到7000多元。傍晚时分,一锅锅美味干锅端上了餐桌。看着客人们在竹林里大快朵颐,石奎很满足:“家门口打工,挣钱比以前在外开大车还要多。”
虽地处乡村,但从2019年9月28日到年底,94天的有效经营时间里,“拾里庭院”实现了盈利:兑现股农保底分红14.2万元,入股农户最高收入2万元;增加村集体资产公司收益2.1万元;返聘27名村民,增加村民工资性收益7.9万元。
石奎一家分红就拿到了9000多元。“分红分到的是钱,更是希望和信心。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年终“分红”让石奎倍感温暖。
随着“拾里庭院”项目的“火爆”,“拾里共享庭院二期”的规划建设正在紧张推进中。项目将涉及农户150多户及5个林盘保护修复项目,面积超过一期的10倍。项目实施后,将让更多的农户变身“股农”,致富增收。
依托电商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新繁街道汪家村的一排大棚里,欧庆宇不时躬身翻看土壤,观察火龙果、葡萄的长势。欧庆宇大学学习的是植物保护专业,“我这辈子就喜欢跟土壤打交道”。欧庆宇的微信名叫“情怀农夫”,说起现代农业总是情绪高涨。
欧庆宇2009年创办了农业服务公司,专注土壤改良、植物营养研究和农技服务。2014年,他看中新繁的自然条件,在汪家村等地流转土地230余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农场,开展优良品种示范种植。
“白玉苦瓜”是新繁传统名优农产品,欧庆宇发挥专长,总结出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管理方案,为周边种植苦瓜的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并注册了商标,把“白玉苦瓜”等当地优质农产品送进了周边城市的市场。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兴。在汪家村,像欧庆宇这样倾心现代农业的“情怀农夫”还不少。汪家村是一个有农业种植传统的村庄,全村每年有1000余亩土地轮种蔬菜,种植的特色蔬菜番茄、黄瓜等相继都获得了绿色认证。早在2007年,汪家村蔬菜种植大户就发起成立了汪家蔬菜专业合作社。2013年11月,汪家蔬菜商标正式通过工商注册,标志着汪家村蔬菜种植迈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道路。
2013年6月,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汪家村建成了“农民创业园”。目该园区种植面积达近千亩,以番茄、苦瓜等种植为主。单就种植业一项,年产值就可达1000余万元,带动农民就业上百人。
汪家村村民刘家祥就是这样的种菜“老把式”,他说:“我现在每年轮种水稻和蔬菜,年收入3万元,日子过得还,不错。”
近几年,汪家村每年都会举办热闹的蔬菜栽种技能大赛,大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为农户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如今,汪家村已经成为我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新繁蔬菜电商小镇的核心区,正依托新繁本土农产品电商“长德菜易通”平台优势,积极发展物联网科技大棚,打造“订单式”高科技农业生产基地,走“互联网+农业”的科技兴农之路。
作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电商村”,上千亩大棚蔬菜成就了村里一派富庶的景象。村民们都说,现在当农民不用看老天脸色,种出来的菜也不愁卖,日子别提有多惬意了。
记者手记
7月的汪家村,树绿花红,景色迷人。乡村振兴,使旺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幸福村”,不少已经进城定居的村民也陆续搬回村里,做起了“副业”。
汪家村通过在绿色田园、生态林盘的自然本底上实施整田、护林、理水、改院、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以及产业植入等系列举措,探索出一条依托川西林盘保护开发、盘活闲置农房(院落)的新路子,实现了让产业持续兴旺、让农户持续增收、让人才持续回流、让乡村持续美丽的新农村建设愿景。
在汪家村,村民的幸福指数,融合在和谐的生活之中。传统的种植业是开场大戏,是刘家祥们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保障;“情怀农夫”们专注的现代农业是中场大戏,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是锦上添花,更是引领示范;在修复保护林盘时植入现代产业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川西林盘是压轴大戏,农民的基本利益有了保障,乡村振兴也有了依托。
浏览量:3872
来源:新都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赖涛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