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感谢“医”路有您
发布时间:2020-09-02 09:49:07
对他们而言,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对他们而言,随时待命是使命使然。
8月19日第三届医师节,这是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
 
青年医生王沛坚:
用敬业与专业守护的“拼命三郎”
2020年,是王沛坚到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后简称成医附院)工作的第7个年头。这7年对于王沛坚来说,既是他从低年资医生到高年资医师的成长之旅,也是一名学术型医者到科室“拼命三郎”的蜕变。他常年“扎根”在科室,提升技术、搞科研,并取得不俗成绩。
2013年,博士毕业的的王沛坚刚到心血管内科,领导就将省重点学科申报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他。
“当时科室的科研力量薄弱,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高精尖技术开展相比省内大型三甲医院还比较滞后,这一系列都是摆在科室面前的难题。”对科室发展的全面认识也为王沛坚日后带领科室人员在“医、教、研”等方面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院领导的组织下,王沛坚一方面以科室团队为基础,带头搞科研,积极申报各类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另一方面,王沛坚也开始通过临床实践,狠抓自身技术提升,并带动科室同事积极学习国内先进技术。
2015年,王沛坚相继完成了“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均取得立项。
数年之间,心血管内科的科研项目从仅有的几项校厅级课题到60余项项目立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2017年,在王沛坚及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心血管内科迎来了大“丰收”,顺利通过了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验收。在学科平台建设的道路上,心血管内科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作为一名医生,王沛坚深知临床技能是根本。
2015年初,王沛坚开始担任科室住院总医师。接近2年的住院总医师工作,王沛坚除了吃饭时间,无论白天黑夜,都“扎根”在科室,并直接参与了科室绝大部分的介入手术,他的临床技术在这段时间得到了迅速提升。
2017年,王沛坚争取到了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学机会,前往广东省人民医院深造。他像一名学生一样,如饥似渴地“泡”在导管室里,努力学习先进的介入技术。经过一年学习,王沛坚为科室“带回”了系列先进技术,使科室高血压诊疗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018年,医院根据科室情况,让王沛坚主持心血管内科工作。作为科室带头人,王沛坚对科室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将学科建设和亚专业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两年来,他以医院为家,几乎参与了每一台手术的现场指导工作。记得有一次,科室接诊了一名特别危急的患者。身材瘦小的王沛坚穿着10公斤重的铅衣一直坚持了7个多小时,这种拼劲儿让同事们非常佩服。”心血管内科护士侯霁芯评价说。
在同事们眼中,王沛坚是个“铁人”,白天上班,晚上接着做2到3台急诊手术是“家常便饭”,365天如一日地工作着一干就是七年。正是王沛坚的这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工作态度,让心血管内科在近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王沛坚也先后荣获“四川百佳青年医生”、“四川省首届新时代健康卫士”、“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从医后,我没想太多,就想把这份职业做到精益求精。有机会守护生命让我感觉幸福,能够守护生命让我觉得非常自豪。”王沛坚表示。
援外医生刘小勇:
用责任与医术搭建友谊的“桥梁”
2020年7月30日上午,在千里之外的东帝汶,一位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小男孩来到东帝汶吉多·瓦拉达雷斯国家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门诊室外,紧紧握着中国援东帝汶医疗队、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成医附院)泌尿外科专家刘小勇的双手,连声致谢“Obrigado,Obrigado(谢谢,谢谢)”,同时向刘小勇赠送了泰丝。
在东帝汶,泰丝是用来送给最尊贵的客人。这已经是这位中年男子第二次送来泰丝,他想告诉刘小勇,他的儿子术后恢复得很好,现在身体很健康。
8个月前,这名男子的儿子,一位5岁的小男孩因为血尿、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通过急诊进入东帝汶吉多·瓦拉达雷斯国家医院进行救治。医生在检查后发现,小男孩膀胱内长有一个约5㎝左右大小的结石。由于小男孩病情较急,医院医生在紧急为小男孩进行了导尿和留置尿管处置后,将其分诊到了泌尿外科门诊。
当时负责接诊的医生是泌尿外科专家刘小勇。“当时我发现小男孩十分消瘦、营养不良且发育极差,并存在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小朋友的手术指征明确,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刘小勇回忆说。
在东帝汶,缺医少药的现象非常严重。当地没有小儿外科医生,泌尿外科医生也严重缺乏,全国只有吉多。瓦拉达雷斯国家医院有2名泌尿外科医生,其中一名来自古巴,另一名便是来自中国的刘小勇。
“当时我还是有点犹豫,因为医疗条件限制,麻醉、手术及术后恢复都存在风险。但是,如果不为小男孩进行手术,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他的生命。”刘小勇说。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中国麻醉医生解波、中国心内科医生陈应辉分别为小男孩进行了术前麻醉及心肺功能评估。刘小勇在中国医疗队翻译银鹏的帮助下,给小男孩家属交代了手术及麻醉风险。最终,小男孩家属签署了同意书。
2019年11月17号,由刘小勇医生主刀为小男孩顺利进行了手术,手术仅用了40分钟。术后1周,小男孩拆线出院。手术十分成功,小男孩父母亲感激万分,特意手工制作一条泰丝,以此来感谢中国医生的帮助。
一条手工自制的泰丝是中东友谊的见证,一个个平凡故事饱含浓浓医患情。千千万万个援外“使者”用他们的初心守卫生命健康,用医者仁心践行医生使命。
浏览量:3919
来源:新都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正川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