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尔”身残志坚书传奇——记一级伤残军人周全弟
发布时间:2020-11-10 13:31:08
周全弟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是从面容和神情上看,他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耳聪目明,完全不显苍老。老人没有双手双脚,看着他满面笑容,幸福美满的样子,记者记起了他在面对无数镜头最爱说的一句话:“活着,就是要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活着,就是要笑对人生,不断磨炼自己。”
周全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还是受伤后的休养生活,他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人民的战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爱党、爱人民,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于进取。
人物简介:
周全弟,生于1934年6月19日,参加抗美援朝入朝作战时,周全弟还不满18岁,因战四肢被截除,被评为一级伤残军人。1953年12月,周全弟转入今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现名)。从进入荣军院时起,他克服没有四肢的重重困难,学会生活自理,并开始练习硬笔和软笔书法,60多年来坚持如一日,其书法作品自成一派。周全弟被誉为中国式保尔,其事迹曾被中央、省、市媒体广泛报道,他的顽强意志感染着身边人,成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入朝参战受伤
1950年10月25日,是周全弟终生难忘的日子。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下达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命令。周全弟随部队从上海急匆匆地向鸭绿江开拔。
战争是艰苦的,不仅与敌人斗,还要与大自然斗,周全弟和战友们到了车站换乘列车时,只领到单薄的棉衣裤、大檐帽和胶鞋,穿戴在身便秘密地渡过鸭绿江,向朝鲜东部盖马高原挺进。这一年,朝鲜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他们头上裹着毛巾,身上披着毛毯,穿上一些能御寒的衣物,带着武器弹药,冒着零下30度严寒,忍受着饥饿寒冷,食着雪水拌炒面,走过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越过飞禽绝迹的茫茫冰山,不断倒下,又不断爬起,隐蔽地继续前进。12月底进入黄草岭,狙击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与美第7师31团。这是一场对朝鲜战争战局极为关键的惨烈战斗。为了完成包围这支美军的军事行动,周全弟和战友们在雪地里整整埋伏了三天三夜。怕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他们趴在雪地里不敢站起来活动一下。饿了,每天只有3个土豆充饥;渴了,就喝雪水;最后一天连土豆都没有了,就全靠雪水果腹。当冲锋号吹响的时候,他已经站不起来了!整个连队能站起来的战友们都手执武器,迅猛地冲向前方投入了战斗。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返回埋伏地搜寻,发现了还有一丝气息的周全弟。医务人员发现他的双手双脚已经冻伤,便火速地将他送回我国东北35陆军医院。医生检查周全弟被冻伤的双手双脚已感染为坏疽,如果不马上动手术切除,就会有生命危险。医生没有使用麻药,用冰块把他四肢包住,在他高烧昏迷不醒的状态下,作了手术。把他的双手从前臂处截除,双脚从大腿根部截除。
与伤残作斗争
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不仅要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伤残后仍要战斗,和伤残的身体、心理作斗争。医生告诉周全弟:“小同志,你没有手和脚了。”听了医生这话,周全弟感觉如晴天打了个“炸雷”一样,他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心里头千百遍地问自己:“将来怎么办?怎么办呀?”他不吃不喝,对谁都不理睬。
为了让年轻的周全弟从心灵上站起来,大家制定了火力强大的攻心战术:实行24小时陪护,指定护士向他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腿飞行将军》《把一切献给党》这三本书,用苏联的保尔、无腿飞行将军和中国的吴运铎的故事来感染他、激励他;派文工团的演员到病床前表演节目,营造欢乐气氛;文化教员也天天到床前同他谈理想、谈人生、谈未来……
他被感动了,暗自下定决心:“要坚持与伤残斗争到底,保尔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创造奇迹的强者
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锻炼的士兵。根据周全弟的身体状况,当时医生已经判定他不能坐起来,只能躺在床上过一生了。他总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很想试试坐起来。奇迹在玩笑中诞生了:一位个头高大的,比周全弟大两岁的山东籍护士说:“你再说我就要把你拉起来。”周全弟说:“你敢拉。”护士说:“我就敢拉,拉啦。”说着说着护士就真的拉着他的断肢把他拉了起来,这时,他感觉髋关节“咔嚓”一声响,护士和他都吓呆了,护士转身就跑了。周全弟等她跑后,小心翼翼地撑起来,能坐住了,禁不住喜上眉梢。歇会,那位“闯了祸”的护士愁容满面地陪同院长和医生来到病床前,周全弟说:“谢谢你,不是你把我拉起来,我永远都坐不起来。”那位护士撅着嘴巴说:“你倒坐起来了,我却挨了批评了。”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这一坐,增强了周全地战胜残疾的信心和毅力,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51年7月,周全弟从华东医院转到了华东教养院。新的生活开始了。新的困难,新的挑战也随之而至,用周全弟的话来说是:“过关”。
一是生活自理关。周全弟因战致残后,一日三餐全靠护士喂。他试着要护士把调羹用布带子捆缠在断肢上固定,自己舀来吃,开始很艰难,吃一半撒一半,捆缠在断肢上的调羹缠紧了,血脉不流通,断肢很痛,松了调羹要掉,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后来改为用橡皮筋把调羹套在断肢上就比用布带灵活多了,一日三餐慢慢地锻炼,就能自己舀来吃。吃饭的难关度过了,他又试着从床上移动到三轮车上解决“走”的难关。这一关比吃饭难多了,开始在护士的帮扶下,用断肢撑起身体,慢慢地移动臀部,从床边移动到三轮车的扶手上,再从扶手移动到三轮车的坐垫上,每次练习下来都要累出一身大汗。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后,就不再需要护士的保护,自己就能从床上移动到三轮车上,用断肢摇着“走”出去了。在练习“走”出去的同时,他又试着自己脱衣服穿衣服,开始把纽扣改为按扣,后来不改也会扣了。对于周全弟来说,“拉”也是个问题,小便倒好解决,大便后清洁是个大问题,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在大便前将便纸多铺几张在便器旁,大便完后,用断肢撑着身体反复擦拭就干净了。基本的生活能自理后,他又学会了用断肢洗脸、擦火柴,用打火机点烟、煮饭、洗衣服等。
第二是学习写字关。1953年12月转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后,周全弟开始学习用钢笔写字。他像把调羹绑在断肢上舀饭吃一样,把钢笔缠在断肢上学写钢笔字。但是缠紧了血脉不流通,肢体要痛,缠松了钢笔要掉,心头想的和写在纸上的总是不一样,有时两笔合成了一笔,有时像蛐鳝爬得弯弯曲曲的不像字。有时写着钢笔“叭”的一声掉在楼板上,笔尖又跌坏了。写呀练呀,钢笔尖都跌坏了30多支,坚持写了半年才有点像字,一年下来就完全像字了。
第三是读书学习关。因战受伤致残后,他暗下决心,要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腿飞行将军》《把一切献给党》的主人公那样做人,为党为人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学英雄当英雄,亲身体会到这当中的苦和乐。因此他把学习也抓得紧紧的,初读上述“三本书”是护士读给自己听的,生活能自理后,他又重读了一次,还读了许多涉及当前国计民生的书籍,学习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精神。经历了生命中最痛苦最失望的阶段,周全弟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他伸开残臂拥抱生活给予他的新的希望和光明,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抱笔写心声
学会用断肢写钢笔字后,周全弟开始练习用双断肢抱着毛笔蘸墨汁在宣纸上写字。60多年来从未放弃,日积月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专业书法家的好评,并多次参加民政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等地书法作品比赛和展览,多次获奖。上级领导到院来慰问伤残军人和有关单位、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师生来院青少年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周全弟作为院里的一名宣传员,都要现场表演他的抱笔书法、赠送他的书法作品。
几十年来,周全弟为来院慰问的领导和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的单位、学校师生表演抱笔书法作品近1800幅。他敢于向困难挑战,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使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深受教育和鼓舞,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梅花香自苦寒来。尽管战争在周老身上留下了伤痕,但没能让他的人生萎缩。他无手无脚,却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用美好的心灵,用断肢抱着毛笔书写着大字、小字,写出了他的心声和辉煌的人生。
(本稿件根据新都文史第二十八辑《最坚强的人》“奇迹在顽强的意志中诞生”整理而成。特别致谢原稿作者倪继金。)
浏览量:1495
来源:倪继金
编辑:邱远华 责编:黄杨敏




0条评论